中国企业为什么都把ERP当财务软件
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。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在引进。 ERP(企业资源计划)系统之后,最终以财务模块为主,生产、供应链、销售、人力等其他模块要么很少使用,要么根本没有使用。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不仅是历史因素,也是市场行为和企业管理文化的深刻影响。
第一,为什么是中国的 ERP 最终“沦为”财务软件?
1. 财务需求是公司最刚需、最统一的需求。
金融是所有企业的共同需求,国家税收体系决定了金融必须规范、电子化。
所有企业都要记账、纳税、审计,这是一种“硬性需求”。
首先,ERP制造商也主要解决“财务问题”会计问题(如金蝶、用友发家会计信息化)。
结果:金融已经成为ERP系统中最成熟、最先落地、最容易推广的模块。
2. 公司管理能力参差不齐,流程模块落地困难
中国企业普遍流程观念较弱,尤其是中小企业,“业务先跑,流程靠人”是常态。
很多企业的业务、采购、库存、生产都没有标准流程,ERP流程模块难以部署。
经理们更加关注“会计合规”,而非“工作流程效率”。
结果:金融模块推进顺利,其它模块要么配备复杂,要么业务人员抵制使用。
3. ERP制造商的产品和服务导向问题
许多 ERP 制造商将重点放在“财务报告”上合规在税务模块中,由于“卖得好、做得快、交付简单”。
售前服务侧重于财务价值展示,售后服务难以持续推进供应链、生产、仓库等模块。
模块布置容易“阶段性搁置”:先搞财务,然后去采购,仓库,生产……但是往往永远不会进入第二阶段。
结果:客户实际使用场景长期停留在“财务”进销存方面。
4. 财务是老板关心的核心,其他部门很难推动。
ERP 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,老板最关心财务报告和收益。
实施采购、销售、仓库等环节。 ERP,涉及到员工习惯的改变,阻力很大。
流程模块很容易沦为装饰,没有强大的推动机制或数据闭环。
结果:ERP 在实施过程中,由于“麻烦、效率低下、无人使用”,商业模块往往被搁置。
各个ERP产品的对比
兼谈企业如何循序渐进地落地 ERP 系统
第一,这不是管理水平的差异,而是阶段的差异
许多人会问:“为什么大多数中国公司购买? ERP,最后只使用了财务模块?”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员工素质不够高,老板不懂管理,更不在于员工素质不够高。 IT 实施水平存在问题。核心因素是公司处于不同的阶段,不同的行业特点,不同的商业环境。
二、适合 ERP 只有少数公司经历了整个过程
你们会发现,真的可以把握 ERP 公司从采购到库存,从销售到生产,从财务到人力资源,通常具有以下几个共性:
- 清晰的流程,高度规范的内部业务;
- 商品结构稳定,SKU 不多,批量生产,计划导向;
- 组织规模大,工作部门齐全,制度规范完善;
- 审计、风险控制、财务透明等合规性要求较强。
这类企业一般分布在:流程型制造(如钢铁、化工)、能源大宗(如煤炭、油气)、大型国家央企、跨国集团等。它们最初是由“过程驱动”驱动的。以规范管理为核心的组织形式,ERP 对于他们来说,不是“负担”,而是刚需。
第三,大多数企业,实际上“用不起”全过程 ERP
另一方面,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情况完全不同:市场竞争激烈,订单不稳定,变化迅速;商品非标居多,小批量、多批次、个性化定制严重;团队规模有限,组织灵活,职位交叉严重;核心要求不在于流程规范,而在于生存、快速交付、保存现金流。
她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:
订单可以拿下吗?可以及时发货吗?帐上的钱还能持续多久?
在这个阶段,从需求预测到需求预测,建立一套需要几个月的“ MRP 自动化排产生产系统,不但不能提高效率,反而会减缓决策,增加流程负担。
很多企业的最终选择是:“保留财务账簿,其他的慢慢来。”-这不是管理落后,而是合理的阶段性选择。
这不是不懂数字化,而是知道“先做什么”
上司并非不懂数字化,而是太清楚什么阶段该做什么。
她们知道,在公司还没有规范之前,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建设“标准化过程”中,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投资方式。
实际上,企业必须首先处理好“面前的确定性问题”,例如:
- 财务账户要清楚,可以核算,可以报税,可以融资;
- 库存不能乱,出入库可以查帐,可以追溯;
- 顾客可以跟踪订单,按时发货,应收账款。
怎样才能逐步引进ERP?
下面是一种渐进性 ERP 推动路径:
1. 从财务标准产品入手-稳定核心会计系统
建立完善的财务软件(金蝶云、用友财务云、魁鲸财务模块等):
- 应收应付系统;
- 现金流核算;
- 税收对接和报表;
- 成本收集和初步核算。
核心目标:管好钱,帐目清晰,依法依规。
2. 引入库存管理模块-控制库存,保证交货。
建立仓库、库存、商品、批次管理的基础:
支持进库、出库、调拔、盘点等;
财务账户对接,实物账户一致;
可以管理多个仓库,上下限库存等。
核心目标:库存不混乱,支持采购和交货管理。
3. 逐步推出进销存系统-清理采购、营销和库存闭环
网上营销管理与采购管理:
建立“客户-订单-发货-回款”链接;
实现“供应商-采购-入库-支付”的过程;
可以使用库存预警、统一订单校验等功能。
核心目标:订单有记录,回款有查帐,采购有控制。
4. 扩展到资产、合同、生产等功能-全面开放业务数据流
经过成熟的企业流程,可以上线:
固定资产管理(折旧、盘点、标签);
合同管理,预算管理;
生产计划,材料需求计划(MRP)、流程管理等;
通过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,实现成本计算、利润中心、组织绩效评估。
核心目标:沉淀数据资产,形成数据驱动管理水平。
最后:ERP的终点,不是系统上线,而是认知升级。
ERP 并非工具问题,而是企业在什么阶段,最需要什么样的“管理机制”。真正完善的 ERP 推进策略,不是“任何功能都有”,而是解决任何最重要的问题。从财务、库存、进销存入手,小步快跑,逐渐取代表格,慢慢打通流程,这是大多数公司都能做到的,也是可行的ERP 之路。
获取更多信息请联系售前电话